自贸区战略发展研究协同机制形成

中国(上海)自贸区战略发展研究协同机制在沪形成。昨天下午,上海市建交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上海市教委、上海海事大学等30多家国内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境外研究机构齐聚上海浦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多方合作优势共建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推进政府关切的自贸区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

作为离自贸区最近、与自贸区企业学科专业关联度最紧密的高校,上海海事大学依托其独特的区位、政策、学科、基地、行业及国际合作等优势,于今年10月底正式成立了“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关注与自贸区供应链紧密相关的航运、物流、政策、监管、情报等领域,开展研究咨询、政产学研合作、境外合作、高端教育培训、情报发布等工作,从而发挥高校智库的服务功能,满足政府、自贸区企事业单位对决策咨询的迫切需求。

在当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相关司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上海市委办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口岸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海关学院等国内高校,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联邦快递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德国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新加坡海事研究院、香港航运研究中心等30多家境内外共建单位、指导单位和参建单位的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并推出研究院的首批成果——《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报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内外媒体的视角与观点(2013.9.29—2013.11.28)》。

“政府和企业应认识到,自贸区之间的竞争将会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中方)院长黄有方表示,国际高标准贸易协定环境下自贸区供应链的研究是战略性的。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期望与30多家境内外共建单位、指导单位和参建单位一起,依托各自优势,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研究,充分发挥研究院的高校智库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把研究院建成“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协同创新平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指出,研究院需拓展研究领域、加大研究深度,取得更好、更多的成果,以此推进政府关切的自贸区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满足自贸区企事业单位对决策咨询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研究院的高校智库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

据悉,2014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推出《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课题指南(2014年第1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内外媒体的视角与观点(双月版)》、《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年度报告》等报告,开展自贸区供应链数据库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KPI(关键绩效指标)研究等项目,共同打造自贸区供应链相关领域的人才高地和国际化研究人才集聚平台,促进研究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上海需求、推动自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