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设TPP协定的两大精髓原则

        奥巴马总统致力于将TPP协定打造成面向21世纪的全球贸易新规则,近日正式公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文本内容。
美国政府将TPP打造成“WTO2.0”雄心目标存在一定难度,但其所应用的经贸新原则将成为未来引领全球经贸发展和区域贸易协定建设的基本原则,TPP协定是近年来全球自贸协定发展新趋势的集大成者。因此,我们暂不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先学习这些基本原则及其工作机制,从而对中国建设自贸区和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形成镜鉴,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指导意义。
从美国建设自贸区的发展历程看,1994年生效的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成为了美国对外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蓝本。其中的原产地原则和负面清单制度等规则,成为美国建设自贸区的两大武器,在实现促进缔约国实现开放的同时,美国牢牢掌握全球价值链的顶端地位。
第一,以原产地规则掌控全球产业价值链。
美国将“从纱线开始(yarn-forward)”的原产地政策作为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重要原则。根据现行政策,从纱线到面料再到成衣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必须在同一国家完成才能认定该国为服装原产国,从而将其签订的TPP协定打造成“对内高度贸易自由化、对外封闭”的闭合自贸区,这样对区域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
当然,原产地规则在越南等国家的斡旋下,执行打了一定的折扣。比如TPP设定了“纺织和服装”条款,允许“原料短缺清单”机制允许各方使用区域内未能大量供应的纱和纤维,这为越南进口区域外的纺织原料打开了空间。但可以肯定,一旦TPP协定签订生效,关税和贸易措施的保护期逐步结束,将会对区域外的国家经济形成影响。如中国是越南的最大纺织初级产品进口国,2015年前两个月越南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原辅料、皮革约占到该类商品进口额的35.4%。
用原产地规则打造闭合贸易链,强势国家只要掌握价值链顶端,就会保持产业链的领先地位。这样,美国的跨国公司可以将生产线完全放在缔约国,将研发和行销部分放在国内,继续掌握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第二,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市场准入门槛。
负面清单制度的作用在于建立“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理念,促成缔约国开放市场,实现国际投资自由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了负面清单的投资规则,美国将负面清单制度作为打开缔约国投资门槛的重要武器,实现自贸区体系内的市场开放。我国已在探索应用负面清单制度。首先,在国内自贸园区建设中采用负面清单制度。上海自贸区最开始提出建立负面清单,2013年发布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共190条管理措施,相对于1069个产业小类,占比率17.8%,并且经过逐年删减,2015年清单列出122条管理措施,比2013年版减少了68条。
其次,在对外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中应用负面清单制度,如全球政府采购协定、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今年6月在中美第19轮BIT谈判中交换了负面清单,正式开启负面清单磋商模式,美国希望中国重点开放的是金融、医疗、教育和物流领域等产业。目前,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领域,将更多地运用负面清单制度。
学习和掌握美国建设TPP协定的主要原则,将其应用到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中来,是积累和丰富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知识储备的重要一步。

来源: 
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