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产品贸易格局看TPP影响

  我们在《尽早加入TPP有助中国外贸升级》(见刊于《国际商报》1月18日A7版)一文中,对中国在美日欧市场的10大出口产品六大来源地的分析,指出了TPP成行对中国出口竞争格局的深度影响,并建议中国应当尽快加入TPP。

  TPP的进展在逐步加快,其对中国经贸的实际影响也将渐次显现,对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系统研究并形成对策。

  三大类产品贸易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构建起“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并奠定了今日中国在国际经贸舞台上的地位。虽然迄今对我们的国际贸易地位和角色仍有这样那样的诘责,但平心而论,这一选择不仅符合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实际需求,也为资源相对缺乏但劳动力富余的中国找到了一条扬长避短、快速发展的出路。

  模式既定,其间多项经贸发展策略,如出口市场多元化、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多为对这一模式的调校和弘扬。当然,这一模式也有先天不足,因为不论哪一头的市场出现问题,中国的进口或出口都会受到影响。该模式得以有效运作的前提是:外部环境的和平与“两头”市场的稳定,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TPP对中国经贸的影响。我们认为,TPP会从另一个方向动摇中国经贸格局。(见表1)

  2013年,我国进口了1.6万亿美元的3大类产品,其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占比为79.6%;经过加工、制造和组装后,出口了2万多亿美元的产品,其中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占比高达99.2%。大出减去大进后的差值为4401亿美元。

  这些产品的来源与去向是哪里呢?进出口的收支情况如何呢?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中国产品的进口来源和出口流向按5大主要区域划分,即东盟、日本、北美自贸区、欧盟、南方共同市场。

  首先,初级产品(原材料)是中国最重要的进口商品。2013年,中国进口了5406亿美元的初级产品,其中来自南共市的最多(631亿美元),其次是北美自贸区(492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额只有172美元。

  初级产品的贸易领域大进小出,逆差为5234亿美元。这反映出中国外贸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即是从国际市场获得大量的、可以稳定供给的资源能源等。

  其次,中间产品(用于组装和制造最终产品的零部件等)的贸易特点是大进大出,且出多于进,所以有一定的顺差。进口额为7389亿美元,依次为东盟、日本、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合计为3987亿美元),超过总进口额的1/2。需要注意的是东盟和日本:其输华的中间产品金额分别为1000多亿美元,而中国对它们的出口也分别在1000多亿美元;中国与这两大经济体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中间产品进出口产业链条。

  再次,北美自贸区和欧盟输华中间产品金额分别是747亿美元和988亿美元,大大少于中国对其出口额(1550亿美元和1213亿美元)。这就是说,美欧是中国的中间产品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地。由是观之,中国外贸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二,即是维持现有的中国与东盟、中国与美欧日之间的中间产品的供需链条。(见表2)

  最后,最终产品方面我们是少进大出,进口额为3274亿美元,按照进口额排序为欧盟、北美自贸区、日本和东盟(合计为2421亿美元),占比在2/3以上。

  相比之下,中国最终产品的出口高达1.2万亿美元,其中,对北美自贸区的出口为3660亿美元,是自其进口金额(549亿美元)的6倍,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则是自其进口额的2.5倍左右。中国最终产品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额为7373亿美元,占中国最终产品出口额的61%;它们也是中国外贸顺差的最大来源地。

  可见,中国正是依靠对发达国家的最终产品出口获得的巨额顺差,才得以弥补初级产品进口的巨额逆差,还可以积存大量的盈余。因此,中国外贸和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三,就是维持美欧日三大市场对中国最终产品的需求。

  关键的问题与建议

  从前述的数据和说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用“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来定义中国外贸的现实和愿景可能未必很准确和恰当。按照前述3大产品分类来看,在进口领域,中国是一个原材料进口“大国”(540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34%,下同)、中间产品的进口“特大国”(7389亿美元,46%)、最终产品的进口“小国”(3274亿美元,20%);而在出口领域,中国是一个原材料出口“特小国”(172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中间产品出口“大国”(8185亿美元,40%)、最终产品出口“特大国”(1.2万亿美元,59%)。

  中国的外贸特点“大小均沾”,内涵丰富,仅以“大”或“强”论之,实难覆盖中国经贸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易忽视或掩盖该模式固有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南北美洲是中国主要的原材料进口地之一。2013年我们从北美自贸区和南共市进口额为1125亿美元,占中国原材料进口总额的1/5。东盟虽然是中国原材料的第一大来源地,但是,随着该地区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将更多的初级产品用于该地区的内部发展,从而与中国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南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的重要性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中国中间产品进口(7389亿美元)和出口(8185亿美元)大体持平。不过,按照地区来看,北美自贸区和欧盟是中国中间产品贸易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同样,在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中,美欧日也构成了最大的市场和最多的收支盈余来源。

  行文至此,可以看出中国外贸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最终产品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具体而言,如果我们的最终产品能够维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出口,那么,中国经贸发展模式的内在风险就是可控的。由此,初级产品进口的巨额逆差,可以用最终产品出口的巨额顺差加以弥补,从而实现良性的贸易再循环。

  综上,如果TPP引致美日(假如TTIP成行的话,还要加上欧盟)市场对中国最终产品进口需求下降,我们既有的外贸运行模式将受到不小的冲击。对此,我们的选择就是加入TPP,实现中国外贸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 
国际商报